促进社会工作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服务
国家多个政策要求社工及“五社”
参与疫情防控服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022年11月连续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新冠肺炎疫情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中,均明确要开展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 ;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等陆续发布的文件均要求动员“五社”资源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提供协助购药送药、协助就医转诊等服务。
2022 年,民政部多次印发通知、召开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各地依托社区、乡镇(街道)社工站和村(社区)社会工作室, 组织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精准服务、链接社会资源发挥积极作用,协同做好宣传引导、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心理关爱等服务。
促进社会工作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服务体系建设
◆ 关冬生
从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到2022年国家多次要求社工为有需要的群众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专业服务,社工在基层社区不断发挥“五社联动”机制的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彰显出独特作用,在实践中探索着社会工作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
国家层面政策的认可,与社会工作发挥的实践功能日益增强直接相关。疫情期间,低保低收入、独居孤寡长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往往会雪上加霜。身处城乡一线的社工,协助开展困难救助服务,为居民提供防疫咨询、心理辅导,为困境孤寡长者、患病长者提供上门送药送菜、陪伴就医等紧急援助,配合社区(村) 开展防控排查,服务社区留观隔离人员, 整合链接爱心物资,构建社会关系网络、修复社会关 系等。社会工作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在疫情防控时期的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获得的制度性接纳和认可由弱变强。
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专业角色逐渐从模糊到明确。三年前,疫情暴发时,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会下发紧急通知,调动社会工作资源参与应急服务,但往往没有明确社工提供专业服务的身份角色,社工大多是作为 志愿者参与小区值守、流调、协助核酸检测等工作。而2022年底国家连续发布的多项疫情防控新政策,明确要求“开展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动员“五社”资源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提供协助购药送药、协助就医转诊等服务。尤其是转为“乙类乙管”政策后,更是明确要求社工动员居民就近就便开展邻里互助等活动,开展入户走访,加强对“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的关心关爱,了解反映群众在健康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等,社工的专业角色逐渐清晰。
社会工作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服务制度化建设加快。虽然过去十多年里国家层面出台了许多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但我国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化配套机制仍在培育中,尤其是社会工作参与应急治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建设滞后于实践发展。而疫情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属政府治理,若没有制度安排,社会工作就缺乏合法化“入口”,更不可能实现全行业的集体性参与。2022年国家多项政策明确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服务,加快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进入应急治理的处置机制。
当然,社会工作要充分发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服务功能,还需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从2020年初社工参与各项防疫工作至今,许多参与是从被动渐渐转向主动的,其中固然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加持,但自身的专业因素也是重要的方面。因此,社工要加强职业训练与能力建设,同时要培养专业敏感和职业自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赢得更多的认同和作为空间。
(作者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工专委会总干事、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理事长)
转自:《中国社会工作》2023年1月上刊
编辑:吴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