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该怎么做?这次大赛引人思考
以下文章来源于健康报 ,作者健康报
近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广东医科大学主办的首届“积途杯”全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广东医科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医疗机构和社工机构的52支队伍齐聚东莞,以PPT、视频、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呈现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专业分析、成效总结。最终,广东医科大学等5支队伍荣获特等奖,贵州财经大学等10支队伍荣获一等奖。
本次大赛首席评委、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史柏年教授说,本次大赛旨在展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与教学成果,提高全社会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推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工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季庆英教授是总决赛路演答辩评委之一,她在观看总决赛路演后表示,这么多高校、机构、医院一起努力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思考、总结。从本次比赛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众多从业者的努力和探索。该如何更好地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区域不一样、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社工提供服务的条件也不一样,需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本次大赛评委、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芳教授在对参赛队的表现进行点评时说,第一,医务社会工作须聚焦医疗领域。医务社会工作应建立在健康理念的基础上,与医疗系统合作开展,只有形成合力,医务社会工作才能更专业、规范,走得更远。第二,医务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开展医务社会工作要以科学为依据,体现专业性。第三,要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理论向纵深发展,用理论指导实践。第四,医务社会工作要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社工服务的语言、表情甚至语速、语态等都可能决定服务是否成功。第五,医务社会工作要加强伦理思考。多倾听服务对象和照顾者的声音,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要推动医务社会工作规范化发展,探索发展路径,比如,如何将这项工作嵌入医疗服务体系中,如何跟公益慈善体系融合等。未来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当有更宏观的视野,提出更多的政策建议。
本次大赛评委、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原院长、中国社工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卫平教授在谈到观赛感受时说,本次大赛有5个案例都涉及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在医务社会服务工作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有比赛案例涉及健康社会工作,健康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之一是照顾者,他们的需求常常被忽略。从关注医务社会工作到关注健康社会工作,医务社工的视野越来越宽,服务越来越具有延伸性。医务社会工作要区别于志愿服务工作和社区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性,以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引。医务社工应该了解医院、了解医疗服务、了解患者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融入医疗团队,实现自身价值。
特等奖获奖案例展示
与尿毒症病程进展赛跑——腹膜透析驻科社工服务
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
结合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需求,广州博雅的医务社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与住院部轮流驻点,以咨询、个案、团体小组、康乐活动、病友互助等形式提升腹透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近1年来,提供咨询及个案辅导108例,建立赋能小组2个、开展康乐活动数十场,派发腹透关爱包180余个,还制作互助分享视频,建立公益图书角等,惠及近千名患者。医务社工与科室合作,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院外的就医帮扶服务,如慈善救助、政策办理指导、社区转介等,协助患者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升生活质量。
在服务管理上,这些医务社工结合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理论,定期对服务进行检视和完善,如优化腹透关爱包,以扩大该服务的覆盖面;为腹透患者提供情绪疏导服务与慈善救助服务,并逐步完善情绪疏导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和住院适应服务等,把社工服务与患者要接受的医疗服务及治疗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医务社工服务的适应性与影响力。
点亮生命的希望——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康复之路
广东医科大学
服务对象叶女士,28岁,已婚,待业在家,其身体、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她患慢性肾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出现多种并发症,身体极度虚弱,曾多次出现轻生的念头,对因自己患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有严重的愧疚感。叶女士因患病导致无法独立出行,遭到丈夫的抛弃,如今与父亲一同居住,每月治疗花费约7000元,而家庭月收入仅为3000元,家中已有约十几万元的债务。
广东医科大学医务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运用了理性情绪治疗理论。首先与叶女士建立信任关系,收集资料,进行评估,帮助叶女士纠正她的认知偏差,重构积极的认知。其次,帮助叶女士调节情绪,缓解她及其家人的心理压力,通过链接资源、加强健康教育等,提高她的心理韧性,并帮助她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最后,帮助她找回儿子,协助她参与病友会的活动,帮助她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周围人的支持与理解,跟踪她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处理结案后的离别情绪。
医务社工的介入让叶女士缓解了焦虑情绪,打消了轻生的念头,情绪也趋于稳定。叶女士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现实,重拾生活信心。儿子的回归让她的家庭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增加了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医务社工的帮助下,叶女士还获得了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经济援助,缓解了生活压力。
文: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 严秀灵 温冬宝
编辑:张昊华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