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故事 | 从潘伯的故事中想到的

2022-08-31 09:19

个案故事

看开是种智慧


潘伯是神经内科姑娘转介过来的。

姑娘跟社工说,潘伯中风后一直住在老人院,这次入院,主要是因为老人院的工作人员看到他状态较差,让家属送他过来调理身体的。潘伯意识清醒,对答如流,目前主要是给他行通血管等常规治疗。潘伯与儿子感情不好,经常打电话给儿子对方都不接,住院期间儿子除了办理入院手续未曾进来看过他,而儿子越是不接电话,他就越要打电话,他越是频繁打电话,儿子越是不理睬,形成恶性循环。此外,潘伯情绪不稳定,就医依从性较低,会用手扯尿管,且因为其肌力较弱,有较高的跌倒风险,昨天晚上还因为闹脾气推倒了床头柜的东西。因此,护士为其穿上了约束衣。姑娘还说,潘伯挺好聊,平时护工给他护理身体,他会感谢前感谢后的,会期待别人去看他,但他又比较敏感,容易失落。

“你们凭什么绑着我?你们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带着对潘伯的好奇,我推开了病房的门。同行的姑娘把我引领至潘伯病床前,并向他介绍我,表示我会给予他关心。我笑着跟他打招呼,没想到潘伯因为约束衣满腹牢骚,不断发出灵魂拷问:“你们凭什么绑着我?你们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中国没有这条法律!再这样我要报警!”。姑娘无奈地看了我一眼,轻声细语地安慰了潘伯几句便把现场交给了我。我对潘伯介绍自己,但他仍在气头上,似乎并不买账。他觉得我只是口头上关心关心他,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什么。其实我理解医护的做法,毕竟潘伯有中风后遗症,加上身体虚弱,若再次跌倒后果不堪设想。但我也理解潘伯不希望被约束的想法。他吐槽的过程中,我一直保持着倾听的姿态,并不时对他的抗议表达理解及回应,他告诉我,昨晚扔东西是因为觉得被约束了不舒服所以故意闹情绪,其实他对自己的身体也上心,不会无事去拔尿管,更不会冒险下地。我跟他约定,面谈结束之后就去跟姑娘沟通这件事情,争取把让他感觉不适的约束衣撤下来,这时潘伯也拍着胸脯向我保证,如果能够撤下约束衣,一定不会闹情绪“扭计”。看着像孩子一样的潘伯,我不禁笑了出来,在他发完牢骚后,我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向潘伯分析医护的本意,我看到潘伯的脸逐渐舒展,我感受到他的不满在慢慢平复,我也知道,这次面谈,悄无声息地平息了一场风波。

有志愿者说:“作为一个陪伴者,你光是好好地听他说,好好地回应他,当一个人被理解的时候,他就会得到力量”,深以为然。但其实更深的感受是,“车子已坏,司机还在”,生病只是身体出了问题,而灵魂始终在线。作为一个人,哪怕身在病榻上,他也是有尊严的,他的情绪,他的意愿,他的想法,都值得被看见与重视。

我给儿子留下了几十万,他只给我留下二十块”

潘伯情绪平复后,在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我与他展开了交流。这一场交流,让我了解到潘伯之所以中风,是因为去年6月妻子中风时,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期间医生曾提醒其不要过于操劳,否则自己也有中风的风险,但出于对妻子的爱和责任,潘伯并没有很爱惜自己,结果真如医生所言,自己真的因为太操劳也中风了,而幸好妻子康复得不错,现在妻子能够自理,自己却不能自理了。妻子康复虽好,却已经没有照顾他的能力了,这也是潘伯不得已被送进养老院的原因。潘伯自述家庭比较复杂,儿子嗜赌成性,已经输掉了两百万,自己一辈子积累的几十万积蓄,在去年基本都分给了儿女,也出钱帮儿子娶回了礼金18万的第二任妻子,只想他们好好过日子。但儿子依旧不省心,还时常与猪朋狗友混迹于赌场,每天晚上不到凌晨5点都不回家,这让他伤透脑筋。女儿比较孝顺,一直以来其与女儿的关系较好,但去年与女婿因一些事闹翻了,女婿至今没理睬过自己。因为低血糖,潘伯需要经常吃点零食来补充能量,“我让他(儿子)给我留下点钱,结果他放下20块就走了,留个一百几十也好啊!”我看着瘦小孱弱的潘伯,想象着他年轻时意气风发,带头捐款改善村庄环境的场景,有些感慨。眼前的这位老人,已垂垂老去,衰老也许不难接受,但难以接受的,是因为丧失部分身体功能带来的无力感,是经济不自由、儿女不听话、无法主导家庭走向带来的低价值感,更是家人忽视而产生的被抛弃感。

“人老了就没用了,死掉算了,只希望能够死得舒服一点”

面谈过程中,潘伯多次说活着没意思,“家里的那一摊子事情,不想管也管不着了,几十岁了,死掉也没什么,只要能死得舒服一点,我觉得就很满足了......”本来我想写一篇文风轻松的文章,把潘伯的故事娓娓道来,但写到这里,似乎又掉进了沉默的虚空中。生命中太多的起起落落,太多的不如人意,就像生命的列车,任由其呼啸而去的时候,你无法得知它何时停靠,在哪儿停靠,停靠的时候遇见哪些人,有怎么样的际遇。很多时候,让自己轻松的方式,是劝自己放下,顺着自己的路一往直前。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人生怎么过,只有他们自己能为此负责,而我们,管好自己便可。

这个个案还未完,接下来,我会继续通过病房探访与潘伯面谈,运用叙事疗法,与他一同回顾人生,寻找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与他一起找回价值感与自我认同,并通过面谈沟通,引导他放下自己不想管也管不了的事情,调适心态,坦然过好接下来的人生。当然,我也会与他的家属取得联系,表达他的述求,协调双方沟通,提升家属对他的关注与关心,为其住院期间提供充足保障,减轻潘伯对低血糖问题的忧心。

人生路上,萍水相逢,愿灵魂在相互碰撞中各有得着,愿生命影响生命,如能带给你一点温暖,这份工作就有意义。


供稿:南海四院宁养关爱项目